当天央视财经频道的《经济半小时》栏目,聚焦深圳宝安新桥东先进制造产业园(深圳首个平方公里级“工改工”城市更新项目),关注宝安区走出了一条以更优空间资源配置支撑更高质量产业发展的独特路径,有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
节目中,央视记者来到深圳宝安区新桥街道新桥东片区重点城市更新单元,看到了一片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
中建八局南方建设有限公司新桥东先进制造产业园科创一中心项目总工肖翔告诉记者,他身后项目叫科创一中心项目,该项目分为两个地块,总共有5栋塔楼,总占地面积28,000平米,总建筑面积24万平米,主要的功能是研发办公。目前,正在进行二次土方开挖和承台施工,预计今年年底可以进行封顶。
据了解,肖翔是科创一中心项目的总工,他告诉记者这里原本是传统制造业的厂房,在面积有限的传统工业区上,深圳市首个平方公里级“工改工”城市更新项目拔地而起,通过“工改工”对低效工业产业用地再开发,对村镇工业聚集区进行升级改造,就是为了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效率,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促进传统产业升级。
肖翔表示,距离科创一中心项目大概50米,是刚刚在今年3月底竣工的工业上楼项目——新桥东先进制造产业园1号园区。目前有三栋塔楼,主要功能是工业上楼的厂房,最高一栋楼高达99.8米。
目前,新桥东先进制造产业园1号园区已经投入运营。深圳正实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正是其中一家入驻企业,主要从事激光设备生产。该公司董事长李上杰告诉记者,他的公司是项目建成后第一批搬进来的,眼下新的产线已经布置好。
据了解,这间占据了整层楼的新厂房,有着近6000平方米的大平层生产空间,是传统厂房标标准层面积2000平方米的2到3倍,不仅看起来明亮宽敞,生产管理效率也因生产空间结构的升级而得到了提升。
“我之前租了5层厂房,单层面积2200平方米,但是实际使用面积只有1500平方米。”李上杰抱怨道,这公司带来一个问题,“我们的仓库放2楼,我们的生产放3楼,我们的成品车间放4楼,这样上下电梯的时间就比较长。我算了一下,一台机器从2楼到3楼到4楼,基本上要花20分钟,现在生产空间在一层了,这个问题迎刃而解,货物流转一两分钟就可以搞定了。”李上杰说道。
记者了解到,这三栋叠起来的工业生产厂房提供了20万平方米的优质产业空间,目前首批入园企业已经陆续进场装修、投产。整个新桥东园区将于2030年全面落成,建成后将集聚300到400家先进制造业企业,提供近7万个就业岗位。
记者了解到,在改革开放高速发展40多年后,深圳宝安区的土地承载逼近极限,拓展发展空间需要新思路、新举措。近年来,宝安区走出了一条以更优空间资源配置支撑更高质量产业发展的独特路径,有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
“我们对土地的存量二次开发进行了理念创新和模式创新,基本上走出了整治‘整备为先、整治为主、转型为要、更新为辅’的新路径。同时,我们也打造了‘政府主导、国企实施、社区参与’的新桥东重点更新模式。”深圳市宝安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建筑管理科科长张亚说道。此外,她还说“为了加强规划统筹,实现低效用地的有序开发,我们会全面的铺开低效用地的普查调研,结合空间规划产业规划,再结合低效用地的实际情况,编制存量开发的专项规划。”
据了解,新桥东项目在改造前以工业用地为主,教育、医疗、商业、文体等设施较为缺乏。宝安区跳出传统单个园区建设模式,项目自启动之初即规划2.3平方公里,以连片开发统筹建设模式,打造新桥东百万平方先进制造产业园,满足先进制造业重大产业项目落地需要。
“我们结合宝安区原有的产业底蕴,规划了一个‘三生’融合的园区,简单来说就是生产、生活和生态之间有机融合,形成一个产业新城。”深圳市宝实置业有限公司规划设计部部长助理黄嘉武说道。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莫修权曾参与多项城市更新与产城融合项目的规划设计。在他看来,着眼于产城融合的城市更新项目,既要充分利用城市原有的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又要着眼于未来城市的未来产业,进行系统性和前瞻性超前规划和布局。
节目指出,城市更新这个新命题绝不仅限于风貌升级和基础设施改造这样的硬基建,传统产业的升级、新兴产业的导入、优势产业的聚集才是城市更新的软基建。宝安新桥东先进制造产业园显然就是这样的典型代表。